您现在的位置:

为何痔疮在春天如此“肆虐”

2023/05/04 10:35


        春天气温回升,万物复苏。以痔疮为首的肛肠疾病也处于高发期,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麻烦。这是因为春季新陈代谢旺盛,人体阳气外发下注到肠,所以春季是肛肠疾病的多发季节。而提起肛肠疾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痔疮。

     春季常见的肛肠疾病   

  痔疮是春季的易发病,痔疮生在肛门部,是人体直肠末端皮肤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扩张和淤血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块组织,有“十人九痔”之说,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痔疮分内痔、外痔、混合痔。

  外痔长在肛门外,凸出一块,一般不发炎时无明显症状,当血管破裂发生血栓时则感剧烈疼痛。内痔生在肛内,常见大便时出血,血呈鲜红色,不与大便相混,如不及时治疗,时间久了内痔往往脱出肛外,轻的可自行回纳,重的不能自复。由于反复摩擦,因此可引起局部水肿,疼痛难忍,活动不便。混合痔为内外痔相连,具有以上内外痔的症状。

  肛瘘也是春季的易发病,它是肛周脓肿的续发病或后遗症。最初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肛内感染沿直肠周围间隙扩散蔓延、肿胀、化脓溃破成瘘,是一种常见病。不论男女,任何年龄都可发病,20岁—40岁的男性最多。人们平时应注意肛门清洁卫生,避免腹泻,及时治疗肛裂、痔疮,炎症初期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等,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肛裂 春天气候干燥,是诱发肛裂的外在因素。肛裂是肛管皮肤纵形破裂形成的梭形或椭圆形的裂口,且位置多在肛门后正中及前正中。其原因是大便干燥,排便时过于用力将肛管裂伤,加之肛管周围有炎症,使裂伤久不愈合而形成慢性溃疡。它的特点是疼痛、便血、便秘,多发于中、青年,是一种发病率高、可以治愈而易复发的疾病。如长期反复发作,易出现肛乳头肥大、潜形肛瘘、外痔、肛管狭窄等。

  另外,患有肛门湿疹、过敏性结肠炎、便秘等疾病也易诱发痔疮,给人们工作及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引发痔疮的诱因

  很多人爱吃火锅、烧烤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体内积蓄了大量毒素。加上新年期间,亲朋好友相聚,难免暴饮暴食、通宵达旦,导致胃肠紊乱,引发痔疮。立春后天气变暖,冬天体内蓄积的火气爆发出来,容易出现上火、便痛、便血等症状,导致痔疮发作。

  春季早晚温差大,人体水分容易蒸发,引起便秘而诱发痔疮。

  尤其是办公一族,久坐不动、饮食不合理、熬夜、运动不足等原因,使得痔疮发病率不断攀升。

  除痔疮外,一些炎症性肛肠疾病也会因气温回暖,细菌大量滋生而大规模爆发。如当大便干燥或腹泻时,粪便磨损肛门瓣,受细菌感染引发肛窦炎。肛窦炎急性发炎时,肛门灼热、疼痛,有下坠感,大便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即使不大便,也常有短时间阵发性刺痛,疼痛可向臀部和股部后侧放射。慢性缓解期,几乎无明显症状,仅在排便后肛内有短暂的微痛。常有大便带有少量黏液或黏液常在粪便前流出,有时呈血性。

  而腹泻、便秘等也会由于不洁的饮食或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引起,因此不及时加以治疗还会诱发肠炎等感染性疾病。

  治疗痔疮应从第一次便血开始,由于肛门是人体代谢的排泄口,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被感染,因此会加重病情。而痔疮带来的一些不适症状,如便血、肛门疼痛等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妨碍工作和生活。因为时间长了,严重的还会产生溃疡、感染、脓肿、肝肾疾病、肠道病变等,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所以治疗宜早不宜迟。

  教你如何做好肛肠保健    

  每天科学饮食

  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管不住嘴,肛肠也跟着受罪。多喝开水、饮淡茶,多吃萝卜、番茄、梨、百合、银耳等类食物。适当增加粗粮、豆类和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的食品,这样可以给机体补充水分和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也可改善或防止痔疮侵袭。

  练习提肛是重点

  无论是久坐还是久站,都不利于我们的肛肠健康。适当运动,以促进肛门直肠部位的血液回流。每天坚持做10次—30次提肛动作,这样做能减少痔静脉丛的淤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发病。

  学会正确排便

  有了便意不要强忍,排便时不要看书、看报、久蹲不起或过分使劲用力,否则会使肛肠充血,静脉丛的淤血扩张,肛垫下移导致病理性肥大脱垂出血,诱发痔疮甚至使病加重。

  注意肛门卫生

  每日温水熏洗肛门,勤换内裤,可起到预防痔疮的作用。清洗的时间不宜过长,注意水温不要过高,避免烫伤。

  及时检查

  肛肠检查有很多方法,如:肛门指诊、电子肛门镜、粪便隐血等,不要因为怕尴尬和嫌麻烦不好意思而耽误治疗。中老年人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防患于未然。

  正确治疗

  肛肠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会不断加重,易致贫血、肛门功能失常。如今医疗技术发达,肛肠手术也可以微创。微创手术更是实现了小创口、轻疼痛,术后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根据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是快速摆脱肛肠病的最佳选择。

  常见的痔疮出血情况

  大便出血是痔疮最常见的症状,不同痔疮种类和不同发展程度,其出血的状况也不同。肛门出血大多是在排便时发生。出血的状况根据不同痔疮种类和不同发展程度而不同。

  粪便、手纸带血 排便后大便或手纸带有少量红色血液时可以认为是肛裂或者内痔核初期。内痔核的特点是不痛、肛裂伴随疼痛。

  喷射式出血 大便后不久喷射式地出血,可以考虑是更大的内痔核。便器都被染红了,看起来出血量很大,但实际并不大,出血也会马上自然止住。因为出血部位处在直肠无痛感,所以不感觉痛。但发展到这种状态如果继续忍耐,往往出血量增多会造成贫血。

  大便后滴血 大便时便器里有鲜红的血滴滴入时,可以考虑是病情发展了,内痔核增大。

  大便混血 大便表面带有鲜血时,可以考虑为痔核或者肛裂。如果血混在大便里,血液发黏发黑时,就可以怀疑为大肠等消化器官出血。但这仅仅作为参考。“出鲜血是痔疮吧”,自己随意判断是危险的。肛门出血不仅是痔疮,除了痔疮外还有很多病也都出血,例如肛裂、直肠脱垂、肠息肉、大肠癌等。如果出血,就一定要到专科医院去就诊查出病因。

  痔疮出血怎么办

  如果痔疮出血,要把臀部洗净静养。因为越用力出血越多,所以对肛门采取不要施压的姿势,静养最为重要。出血时进行紧急处置引起的疼痛和出血的痛法相同。

  从厕所出来后洗澡或者坐浴,把臀部处置干净。为了防止污染内衣,找一块干净的纱布垫在臀下横卧躺一会儿。出血多时把臀部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这样容易止血,即伏卧用枕头垫高腰部休息。内痔核容易出血,但止血也容易,横卧休息一会儿,血就止住了。出血止住后,应尽早去医院就诊。因为出血的原因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果是痔疮引起的出血,这种情况就已经很严重了。患者得了痔疮尽量不要拖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