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感统训练,让孩子更加聪明自信!

2023/05/03 15:59


         什么是“感统”?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感觉统合循环过程

       通过不同感觉通路获得信息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吸收、调节、分辨、行为计划和组织后做出适应性反应,成功回应环境的挑战,带来成功的喜悦,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从而改善儿童运动控制、社会交往能力,行为组织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变化,调整心理。

        感觉系统及感觉统合失调

       触觉系统

       是最基本、影响力最大的系统,具有防御功能、辨别性反应、稳定情绪、促进成长、动作灵活、辅助视知觉、社交技能发展七大功能。小面积快速轻轻碰触皮肤可提高人体警觉性,大面积缓慢稳定的重压皮肤可减低压力,使人镇静。当触觉系统失调时,患儿可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触觉防御型:情绪不安、易分心、不愿跟人近距离接触。

      2.触觉迟钝型:自我刺激,过度渴望某些特定的触觉刺激。

      3.触觉分辨障碍:利用触觉辨识环境能力差。

      前庭觉系统

      前庭系统具有建立重力安全感、姿势与平衡反应、视觉空间加工、听觉-语言的加工、稳定情绪等功能。此外,前庭觉与其他感觉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如联合视觉系统即产生空间视知觉,联合本体觉系统能维持姿势、产生动作及发展身体空间概念等。当前庭功能失调时,患儿可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庭觉防御:对移动产生厌恶反应、重力不安全感、分心注意自己与地心引力关系以防跌倒、注意力不集中。

     2.前庭觉迟钝:好动、想寻求更多的刺激,易跌倒、易分散注意力等。

     本体觉系统

       本体觉主要提供身体四肢及关节位置的感觉,输入本体觉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平静情绪,增加安全感。本体觉系统具有平衡、姿势反应(能感知肌肉张力,调节四肢活动力度,控制关节位置、活动方向和速度),探测皮肤内感觉神经末梢信息等功能。

       1.当本体觉系统失调时,患儿则表现为粗大、精细活动时用力不当,力度时大时小,分不清轻重,不怕痛,从而影响肌力、认知的发展。

       2.当本体觉、前庭觉失调时,则表现为眼球控制、姿势控制及平衡差,专心做事时注视困难,身体活动时不能注视,坐不稳,不想动,东倒西歪。

       3.若本体觉、前庭觉、触觉系统失调,则患儿表现为不懂如何运用身体进行活动,计划组织能力差,身体双侧协调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模仿能力低下,做事不利索。

       视觉系统
       高效的注视功能、大脑对物体性质的正确解读是正常视知觉的产生基础。眼球看到图像后,通过枕叶视觉中枢加工、与触觉本体觉、听觉等信息统合,形成视知觉。视知觉具有视觉动作整合(手眼协调,手部精细动作)、视觉分析技巧(图形分析、记忆、专注力)、视觉空间能力、帮助建立人际关系和沟通,如目光接触、情感表达、眼球运动等功能,若视知觉系统失调,则患儿表现位手眼不协调、视觉空间认知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

       听觉系统

       听觉功能的发展经过察知、分辨、识别、理解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形成听知觉。听知觉是一种在听觉基础上对某种事物发出的声音的感知能力,听知觉发展包括“听见—听全—听懂—理解—记住”这几个阶段。这个过程包含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判断、比较、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若听觉系统失调,则患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1.听觉反应不足:听而不闻,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较弱,听说读写能力较弱,记忆力差等。

       2.听觉过度反应:对某些声音敏感,易分心,专注力差,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等。

感觉统合训练适用范围

       1.视觉、听觉、前庭觉及本体感觉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存在异常。

       2.经常出现某些异常行为,如自伤行为、频发的自我刺激行为等。

       3.完成动作有困难。

       4.喜欢独处,与同伴一起游戏或沟通存在困难。

       5.害怕别人触摸或者喜欢别人触摸。

       6.喜欢爬高,旋转不觉得眩晕;害怕爬高或者害怕眩晕。

       7.语言发育迟缓、姿势别扭、动作不协调。

       8.注意力存在缺陷,多动或冲动,并因此呈现出学业不良问题。

       9.正在生长发育的健康儿童。